科技兴农 农田水利项目解读

强国必先强农,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而农业发展离不开现代灌溉水利工程。

政策速览: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提出:要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完善农业发展水利工程,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了要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中提到:要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强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节水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从以前的“建起来”发展为“建的好”,从粗放式、大规模向“因地制宜、蕴含科技”转变。

一、历史背景

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农业,然而农业是受自然因素影响极大的一个产业,因此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农业基础建设,兴建公共水利工程。兴修水利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还可以扩大运输,加快物资流转,发展商业,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繁荣。无论是平定太平盛世,亦或战火纷飞,国家从不放弃水利事业的兴办。

三国时期蜀国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兴办和对都江堰的修缮,诸葛亮指出:“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国家专置管理堤堰的“堰官”,负责维护都江堰。由于历代政府的重视,中国古代的水利事业处于向前发展的趋势。

图1 都江堰水利灌溉工程

夏朝时我国人民就掌握了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西周时期已构成了蓄、引、灌、排的初级农田水利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都江堰、郑国渠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的完成,促进了中原、川西农业的发展。其后,农田水利事业由中原逐渐向全国发展。

两汉时期主要在北方有大量发展(如六辅渠、白渠),同时大的灌溉工程已跨过长江。魏晋以后水利事业继续向江南推进,到唐代基本上遍及全国。宋代更掀起了大办水利的热潮。元明清时期的大型水利工程虽不及宋前多,但仍有不少,且地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兴建的数量越来越多。各种形式的水利工程在全国几乎到处可见,发挥着显著的效益。

图2 郑国渠水利工程


2022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四川省通济堰灌区、江苏省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和江西省崇义上堡梯田4处工程全部申报成功。至此,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0处。

农业水利建设的目的是除水害、兴水利,充分利用水资源与水力资源,促进农业的发展。其内容包括:灌溉,排水,调水,防洪,保护水源,水土保持,改良盐碱地,沼泽地,草场和沙漠,以及农村水电站与水力动力站、农村水运、水面综合利用、农村居民供水等方面的建设和管理。

农业水利建设具体建设内容:

(一)灌溉设施

包括喷灌、滴灌、洒灌、渗灌、沟灌等灌溉方式和灌溉水龙头、水管、水泵等灌溉设备。

(二)排水设施

包括排水沟道、排水管等,用于排除雨水、地下水和渗漏水,避免农田积水。

(三)储水设施

包括水库、塘坝、蓄水池、引水堰坝、闸门、堰坝配套防洪堤等,能够储存雨水和引入的水源,以备非灌溉期使用。

(四)输水渠系

包括主渠、干渠、支渠、配水渠、灌溉渠、退水渠等,可以将水源输送到不同的农田、灌溉机埠泵站、排涝机埠泵站、蓄水池。

(五)水源设施

包括自然水源和人工水源,如自流井、打井、引江、引河、引湖等。

在当前的农田生产过程中,人们为了能够充分保障农田生产的质量,大力修建各种不同规模的水利工程,从而更好地满足农田生产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在水利工程的灌溉辅助下,能够极大地节约农田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水资源,同时还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能力。但是,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对生态环境带来许多影响,如何更好地改善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合理运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基础上保障农田生产顺利,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二、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保障

(一)政策支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2021年11月全国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上指出:农田水利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抓紧修复水毁灾毁农田设施,加快建设一批重点水利工程,进一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

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动员部署会上再次明确:科学编制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搞清楚灌溉面积发展潜力、区域分布、发展路径等,对持续稳定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利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了要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灌溉和水利设施建设,实现雨天田不涝、旱天地不干是确保粮食稳产增收的关键。

(二)资金保障

1.项目建设资金补助

根据《农田水利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相关内容:本办法所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资金,是指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及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补助资金)。补助资金由财政部会同水利部负责管理。补助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适用本办法。

补助资金使用范围包括:

补助资金主要采取因素法分配,对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建设任务以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任务较少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实行定额补助。

补助资金可以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以及村民自建等方式,加大对农户、村组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项目的支持力度,也可以按规定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开展项目建设,创新项目投入运营机制。

2.农田水利灌溉水费收取

水费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收取一定水费后,一是有资金对工程进行运行和管护。二是可以促进节约用水,让用水户珍惜来之不易的水,避免不收费就不珍惜的情况发生。三是可以促进用水户监督工程运行情况。

都江堰市农业灌溉水费收取为例,水费征收主体为骨干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和农民用水户协会。骨干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按经过计量的供水量和核定的骨干工程水价标准,向所涉农民用水户协会收取水费;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按供水量和终端水价标准向农民用水户收取水费,农业供水终端价格实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

三、各地纷纷落实全国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2023年11月30日江西省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从农业发展肩负的使命任务、农业面临的水旱灾害形势、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等角度充分认清当前形势,切实抓好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第三次土壤普查相关工作,推动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再上新台阶。要加强组织领导、资金投入、项目管理,着力强化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

图3 四川省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会

2023年11月23日甘肃冬春农田水利暨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指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抓投资稳增长、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举措。今年,全省农业生产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早行动、分片区、分时段、分专题进行安排部署,农业农村工作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提速、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

2024年1月16日,四川省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内江市威远县召开,传达学习全国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省委书记王晓晖、省长黄强工作要求,安排部署下步重点工作。会议要求,要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抓好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各项任务。要围绕全省“一主四片”水生产力布局,加快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实施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加强丘陵山区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构建从水源到田间一体化的灌溉体系。

2024年1月5日,绵阳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正式启动,全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绵阳片区。根据《绵阳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以蓄水、输水、提水、管护能力提升“四大工程”建设为重点,到2026年,全市农田水利设施蓄水能力恢复和新增0.59亿立方米、达到17.14亿立方米,恢复提水能力0.48亿立方米、达到3.46亿立方米,恢复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9万亩、达到395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灌溉覆盖率提高21个百分点、达到74%。

四、建设意义

(一)保障粮食生产,守住自身饭碗

水利兴,农业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力度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优先将大中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夯实了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大中型灌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水利设施。灌区内农田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有效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

(二)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助力乡村振兴

一方面,农田水利建设有利于水旱灾害的防御,以流域为单元开展重要堤防达标建设,支持脱贫地区中小河流系统治理,加快蓄滞洪区建设与布局优化调整,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农业水利建设有助于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在供水水源不稳定、干旱易发、粮食主产区推进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和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统筹推进灌区骨干工程与高标准农田灌排体系建设,可以有效提高灌排工程运行管护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解决水资源时空分配问题,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农田水利工程节约了农村用地的用水量,减少了灌溉用水造成的破坏。在洪水来临时,可以利用水利工程的最佳优势来储存多余的水,以至于干旱时有水可用。灌溉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不仅有利于农业部门的水资源利用,也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以及产业结构的适应,从而有利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水利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水利建设往往忽视环境保护。它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污染,而且形成了大量的环境保护问题。因此,在绿色发展的条件下,水利工程设计需要引入生态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改善农田水利设计的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农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农田水利的灌溉能力,实现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上善若水,山涧清流唤春声,水利设施谱新篇。新时代新征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也必将伴随乡村振兴而水到渠成。


文章已发表于四川纵横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纵横笔记,搜索公众号,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