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让养老更有“医”靠

一、医养结合的社会背景

截至2021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2%。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到2025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21亿,相对于中青年人,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患病时间长,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医养结合跨越了传统养老观念中只强调单一“养”的服务内涵,更加注重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的融合,因此,医养结合是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二、医养结合相关政策支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二十大报告也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2013 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提到要探索医疗与养老行业合作的新模式,促进医疗养老服务资源相融合。

2015年《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民发[2015]33号)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到养老行业,民营养老机构建立与医疗机构同等要求的行业准则规范。

2016 年 6 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人社厅发[2016]80号)建立发展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积极组织开展了医养结合试点工作。

2015 年《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4号)到 2020 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实现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融合共享。

2022年《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卫老龄发[2022]25号),提出要“着力破解难点堵点问题,促进医养结合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健 康和养老服务需求”。

2023年《关于推广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典型经验的通知》(国卫老龄发[2023]3号)指出,试点单位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重点任务,完善政策措施,提升服务能力,取得积极成效。

国家的宏观政策既明确了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发展主基调,同时又为 医养结合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服务网络、服务能力全面改善提出了新要求。将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有效衔接,使医养结合服务普惠化,建设高质量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已成为新时代践行“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三、医养结合的几种模式

(一)整合照料模式

该模式由单一机构同时提供养老和医疗双重服务,包括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和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兴办的青杠老年养护中心和北京胸科医院改建的老年病医院为代表。青杠老年养护中心是国内首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的大型公立医院兴办的医养结合养护中心,包括青杠老年养护中心、康复医院、护理院、学术交流中心、护理职业学院等,充分利用医院的医疗、护理、康复等优势资源,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养老与医疗、护理、康复、培训等充分融合,从而有效解决当前养老机构在医疗服务上的“短板”问题。

(二)联合运营模式

该模式是一个或多个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养老机构负责后期康复以及稳定期的照护服务。该模式以河南省老年医养协作联盟和北京恭和苑老年活动中心为代表。河南省老年医养协作联盟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与多家养老机构开展医养合作,医院负责接诊和治疗,并且在出院后定期到养老机构回访。北京恭和苑老年活动中心是医疗机构与养老社区合作,与北京市急救中心建立合作,在社区内设置急救站,同时与合作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三)支撑辐射模式

这种模式也称输出模式,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与就近的医疗机构合作,为社区内的居家老年人同时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

一种是由政府主办,以青岛市李沧区为代表,当地民政局、卫计委和残联联合建立老年人健康指导站,为社区里的老年人提供医疗照护服务,将三家区属一级医院转型升级为五家功能完善、医疗设施先进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专门设立老年病门诊。社区内每月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并为 60 岁以上的居家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同时还进行定期随访、指导用药等健康管理工作。

另一种是由社会主办,以普亲养老服务中心为代表,社区与就近的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同时依托社区养护站的支撑辐射能力,通过建立家庭病床与周边居家老人签订家庭医疗契约,由合作的医疗机构安排专家与养护院的护理人员提供上门服务;

四、医养结合模式取得的实际成效

2023年3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引印发《关于推广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典型经验的通知》(国卫老龄发[2023]3号),其中表明各试点单位取得积极成效,具体经验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推动政策协同

1.加强部门工作合力。一些试点单位成立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政府统筹、卫生健康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定期召开由卫生健康、民政、医保等部门参加的医养结合工作协调会,研究解决问题困难。

广东省广州市通过医养结合工作联席会议,整合卫生健康、民政、医保等部门评估标准,建立统一的老年人照护需求评估制度。

甘肃省庆阳市人民政府每年与卫生健康、民政等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协同推进医养结合。

2.落实完善政策措施。试点单位均制定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强化督促落实。

四川省攀枝花市将推进医养结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健康攀枝花、老龄事业发展等多项规划,制定多项措施支持医养产业发展。

陕西省安康市把医养结合纳入重大民生工程和新兴产业项目,制定医养结合发展规划,明确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产业若干支持性政策。

湖北省随州市建立市级考核奖补、部门指导培训、镇村组织实施的三级联管工作机制,加大督导考核力度,推动农村地区村卫生室和日间照料中心毗邻规划建设。

(二)健全投入机制,加强服务保障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2年向乌鲁木齐市等地拨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000万元,建设一批乡镇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

安徽省合肥市2021—2022年安排财政资金1721万元,为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发放一次性建设和运营补贴。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投入财政资金440万元,在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扩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

2.发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单位中有17个城市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双试点”为解决失能老年人照护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吉林省长春市确定25家居家失能人员照护服务定点机构,将生活照料类、医疗护理类的18项服务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范围。

浙江省嘉兴市健全筹资机制、服务项目、待遇保障等,2017年以来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累计支付6.23亿元,惠及4.52万名失能老年人。

山东省青岛市实施农村地区长期护理保险提升计划,引导护理机构向农村地区拓展,全市的1014家定点护理机构中,有427家在农村地区。

3.拓宽投融资渠道。

河北省制定金融支持医养结合项目方案,为有融资需求的医养结合机构提供优惠贷款24.85亿元。

山东省设立医养健康产业基金,2018年以来,基金累计投资77.4亿元,带动健康管理、中医养生等领域社会投资307.97亿元。

江西省赣州市通过“公建民营”“PPP融资”等模式,以项目和产业推动医养结合发展,建设了一批集医疗、养老、休闲于一体的医养综合体。

(三)探索多元模式,增加服务供给

1.注重居家社区服务。

江苏省苏州市以老年医院、护理院为支撑,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站、家庭病床为依托,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

河南省郑州市在市、县、乡、村级均设置老年健康服务机构,通过“四级联动”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便利可及的服务。

湖南省长沙市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发展“互联网+居家医养结合服务”。

2.大力发展机构服务。

河北省邢台市推进乡镇卫生院与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毗邻建设、服务衔接,在43家乡镇卫生院规划建设医养结合服务设施。

上海市普陀区将养老机构接入“健康云”平台和远程可视系统,家庭医生可实时查看老年人健康状况,对养老机构护理员提供指导。

云南省昆明市鼓励医疗资源富裕的医疗机构拓展医养结合服务,把闲置床位按规定改造为养老床位。青海省西宁市发挥中医“名医工作室”“国医堂”作用,推进中医药服务进养老机构。

3.深化医养签约服务。

北京市海淀区推动医疗机构就近与养老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提供健康管理、上门巡诊、核酸检测等服务。

天津市津南区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辖区养老机构签约纳入基层绩效评价体系,实现医养签约全覆盖。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鼓励医疗机构与军休所签约,开设就医绿色通道、军休病房,在军休所设立医务室等,提升军休人员健康养老获得感。

(四)加强引才育才,壮大服务队伍

1.培养打造专业队伍。

辽宁省沈阳医学院组建医养健康产业学院,培养全日制本科医养结合人才。

贵州省经批准设立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属于全日制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卫生学校建成集医疗、养老、教学、培训于一体的失能老年人康复中心。海南省儋州市加强养老护理员保健、中医药服务技能培训,提升养老护理员服务能力。

2.优化人才激励政策。

四川省动态调整开展养老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调动医务人员参与医养结合的积极性。

福建省漳州市将医护人员在养老机构的服务按双倍服务量计算,工作业绩纳入年度考核。

重庆市九龙坡区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医养结合医务人员绩效激励机制,绩效工资分配向医养结合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倾斜。

五、尾言

国家相关政策指出,希望试点地区继续探索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同推进,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政策措施,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医养结合工作再上新台阶。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最核心内容,也是最基础的服务模式,医疗是养老的基础,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医养结合将是养老服务业发展最大的机遇。


文章已发表于四川纵横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纵横笔记,搜索公众号,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