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小农经济分析上篇——小农经济基础知识

在当前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小农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潜力。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农村产业发展、农村改革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多方面的综合举措,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小农经济作为传统农业经济形态的代表,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小农经济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小农经济的定义、特点、现状、发展的建议和措施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小农经济的分析,旨在普及小农经济基础知识的同时,为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

一、小农经济的定义

小农经济,亦称自然经济和个体农民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

根据小农经济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小农经济是以农户、家庭,小规模生产为基础的,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要素,并且生产的农产品优先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

因此,中国的小农经济,总体上主要以承包耕地为基础自主生产经营的农户,不包括以商品性生产为目的流转土地从而扩大经营规模的各类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之间也并非是一种泾渭分明的关系,随着外部影响因素的变化,小农自身在不断地分化发展。

二、小农经济的特点

小农经济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它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小农经济特点如下:

1.规模经营

小农经济的生产规模较小,农户通常拥有有限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

2.自给自足为首要目标

小农经济的首要目标是满足家庭的生活需求,农产品主要用于自家消费,而非市场交易,多余的产品才会商品化。农户在经营农田时,会根据自己家庭的需求来决定种植作物,养殖动物以及生产农副产品。

3.农业技术依靠传统经验

小农经济通常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手工耕种、人力拖拉机、畜力等。农户的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传统的经验和口口相传的知识。生产技术的获取渠道和获取方式上产生路径依赖,制约其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技术。

4.家庭经营为单位,劳动力老龄化严重

小农经济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的劳动力完成生产活动,家庭成员参与各个环节的劳动,如耕种、播种、收割、养殖等。劳动力的流动性较低,家庭经营也是小农经济最根本的生产特征。同时,年轻的劳动力大部分外出从事非农业生活,留下中老年人从事农业生产,从年龄结构上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

5.缺乏现代化农业设施,基础设施薄弱

小农经济地区通常缺乏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和基础设施,如灌溉设备、农业机械、农产品储存和加工设施等。这限制了农户的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

6.农产品的多样性

小农经济中,农户通常种植多种农作物和养殖多种动物,以减少风险和增加家庭的食物供给多样性。农户会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作物种植,以平衡家庭的农产品供应。

7.风险承受能力有限

小农面临诸多风险,如天气灾害、市场波动等,由于资源和经济能力有限,通常难以有效应对风险带来的农业损失,大规模的天灾,严重影响小农经济的产出,给小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小农生产的耕种方式

小农生产通常采用传统的农业技术和方法,如手工耕种、手工播种和手工收割等。农户主要依靠自身和家庭成员的劳动力来管理和作业农田。他们常常采用种植和轮作的方式来管理土地。根据季节和作物需求,他们在不同的土地上轮流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以减少土壤养分的耗尽和病虫害的传播。

在耕种过程中,小农主要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如引水渠和地下水井,或者依赖天然降雨来满足作物的水需求。

尽管小农生产通常技术水平较低,但在某些地区,一些简单的农业技术和工具正在被应用。例如,一些小型农用机械的使用,如拖拉机、水泵和农业工具等,能够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劳动力利用率。

总体而言,小农生产的耕种方式取决于农民的资源、技术和文化背景。随着科技和农业创新的进步,一些小农也在尝试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可持续农业实践,以提高农业产量、改善生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小农生产的现状

随着农业经营方式转型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在规模化经营较为发达的地区,传统小农生产方式正在逐渐衰落。同时,随着城镇化持续发展,农村人口逐渐城镇化,小农数量也在逐渐减少。但是,小农数量减少不等于小农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消失或瓦解,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其经济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2020年11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总人口的36.11%,农村人口占比较大,而依托农村人口发展的小农经济依旧是农村的主要社会经济形态,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四川本地小农的生存和发展现状如下:

1.小农生产仍然普遍存在

由于四川地区地形复杂、农田分散,小农生产成为主要的农业经济形态。在四川地区的小农生产中,农户广泛种植多种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同时,养殖业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猪、牛、羊等家畜和禽类。农户依靠家庭劳动力进行耕种、养殖和农产品的加工,经营中通常采用传统的农业技术和经营方式,如手工耕作和人力拖拉机。农业技术主要依赖传统的经验和口口相传的知识。

2.小农生产类型逐渐多样化

小农生产在农业农村的发展变迁中呈现出多种形态,当前我国的小农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退出型小农,指逐步退出农业生产、离开农村的农户。例如进城务工后迁移至城市的农户、失地农民、家中仅有老年人无法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等。二是自给型小农,指在农村仍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但生产目的、生产能力仅以维持自给为目的的小农。三是兼业型小农,指仍从事农业生产,产出在满足自食之后可用于出售而获得经济收入,同时以非农就业为收入来源之一的小农。四是发展型小农,指专业从事农业生产,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小农。

当前四川农村同时存在四个类型的小农,并出现明显的分化趋势。小农生产从小规模、多样化向专业化、适度规模经营转型不断发展。这种分化的驱动力既有来自农户家庭内部经济结构优化的内生动力,也有来自外部城镇化趋势下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引致的家庭劳动力结构变化。从另一个角度看,部分小农退出农业生产为有意愿和能力从事农业经营的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供了机遇,成为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契机。

3.发展型小农地位日益重要

在小农分化过程中,发展型小农正在进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兼业型小农中以务农为主业的家庭也出现向发展型小农转变的趋势。从本质看,发展型小农是以自己的承包地为基础,以低成本方式扩张经营规模,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要素许可的范围内实现农业经营收益的跳跃式增长,并以农业经营收益作为家庭重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发展型小农是与现代农业接轨的小农,能够合理利用现代农业所能提供的便利、效率和保障,可以在政策支持之下逐步成长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4.小农经济依旧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

首先,四川地形复杂,土地资源少且碎片化,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小农生产扩大化受限;其次,四川省作为劳动力资源输出大省,劳动力的持续流出,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导致劳动力老龄化严重,技术性人才的短缺,制约着小农经济的发展;最后,资源和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当前小农组织化程度低,加之缺乏充分的市场信息,市场体系自身功能不全等问题,导致单家独户的小农对接市场普遍存在困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增收的带动作用有限。

五、促进小农生产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在当前的中国,小农户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仍然占据着中国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小农经营将长期存在,尤其是兼业小农。因而要正视小农户,对小农户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帮助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主要措施如下:

1.提供金融支持

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为小农提供贷款、信贷和补贴等金融支持,帮助他们购买农业投入品、农业设备和技术,并改善生产条件。

2.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

通过农业培训、示范项目和技术扩散,向小农提供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

3.建立市场渠道和促进农产品销售

政府可以支持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提供市场准入和销售渠道,帮助小农将产品销售到城市和国际市场。

4.强化农业合作组织

鼓励小农通过组建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合作经营等形式,共同开展农业生产、资源共享和市场销售,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5.提供风险管理和农业保险

建立农业保险和风险管理机制,为小农提供风险保障和补偿,帮助他们应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和市场波动等风险。

6.推动可持续农业实践和环境保护

加强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宣传和培训,鼓励小农采用生态友好的农业实践,保护土壤质量、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7.加强政策支持和农业投资

制定有利于小农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增加农业投资,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支持。

六、结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小农经济分析显示出小农经济的潜力和挑战。通过有效的政策支持和资源调配,小农经济可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同时,需要关注和解决小农经济面临的问题,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并为农村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文章已发表于四川纵横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纵横笔记,搜索公众号,可查看更多。